關于命名2020年郴州市“誠信之星”的通報
各縣市區文明辦,市直各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推進“誠信之城”建設,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不斷提升全社會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風尚。根據《關于開展2020年郴州市“最美誠信之星”評選表彰活動的通知》(郴文明辦〔2020〕36 號)要求,我市廣泛開展“最美誠信之星”評選表彰活動。經各縣市區、市直各單位的層層審核推薦,市文明辦綜合評審,決定授予孫細建等10名同志郴州市“誠信之星”榮譽稱號。
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珍惜榮譽、再接再厲,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用先進思想、模范行動影響和帶動全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弘揚誠信文化,激勵更多市民積極參與我市“誠信之城”建設,共同推動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為郴州大力實施“新理念引領、可持續發展”戰略、全力打造“一極四區”、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附件:2020年郴州市“誠信之星”名單
郴州市文明辦
2021年3月11日
附件
2020年郴州市“誠信之星”名單
單位:蘇仙區良田鎮魯塘嶺村村主任
曾獲榮譽:2020年中國好人
孫細建:退役軍人扎根鄉村35年 為民服務本色不改
1982年,孫細建退伍后回到家鄉。1984年,“想為村民干點事”的孫細建當選村干部,自此他在村干部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5年。35年來,他始終牢記當兵時“為人民服務”的承諾,帶領村民修路、建學校、農電網改造、退耕還林,讓村里有了很多喜人的變化。后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村里80%以上的人都出去發展了,常年在家的只有80多名老人。由于居住地分散,從山底到山頂都有老人住,孫細建就每天都從山底爬到山頂去看望老人們。為了讓老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孫細建動員村干部和黨員,爭資立項,現在村里的電網改造好了,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戶,各個山頭又建了水塔,全村都用上了自來水,村里的老人都對孫細建都非常認可。
單位:郴州市香花米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北湖區)
曾獲榮譽:2019年郴州好人
段從生:“造血式扶貧” 讓1000余名農戶受益
段從生原籍耒陽,來郴打拼數十年,在發展企業的同時,不忘幫助身邊困難群眾擺脫貧困。幫助的方式從最初“給個小紅包,買點物資,送幾袋米”的“輸血式扶貧”模式,到如今轉變為“企業+農戶+生產基地”的“造血式扶貧”模式。他與農戶簽訂合同,每年向北湖區仰天湖瑤族鄉天湖嶺村等村的農民免費送去優質稻谷種,并承諾按時收購農民種植的稻谷,讓農戶們吃下了“定心丸”。每到收糧季,不論盈虧從不拖欠農戶款項,用“一諾千金”的誠信換來了高質量的大米訂單,也讓農戶比種植普通水稻增收900元左右。目前,段從生已向全區8個貧困村1000多名農戶,累計免費發放稻谷種子近三十萬元,向村民收購稻谷上百萬元,有效幫助農戶們脫貧致富。
單位:東江木材廠退休職工(資興市)
曾獲榮譽:2020年郴州好人
歐玉英:“重諾老人”13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精神病同事
歐玉英退休前是資興市東江木材廠綜合廠廠長。同廠下崗職工陳桂芳,患有嚴重的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其母親、妹妹都是精神病人,弟弟意外去世。2007年,廠里原工會主席付小蓉與歐玉英商量,因其與陳桂芳住得近,希望她能每天送碗飯給陳桂芳,不讓她餓著。歐玉英想都沒想就答應了,為了這句承諾,歐玉英無怨無悔地照顧陳桂芳13年。2014年春節,大年三十晚上9點多鐘,歐玉英正在打理家務,這時陳桂芳患病,她急忙叫來出租車將陳桂芳送到市中醫院,經過醫院檢查治療,大年初一早上才送陳桂芳回家,2016年,歐玉英帶陳桂芳到市婦幼保健醫院檢查,就在歐玉英取化驗單時,陳桂芳就走失了。歐玉英帶著家人,先后到新區、鯉魚江、東江、耒陽等地找了十多天,終于在耒陽市郊找到她。13年來,陳桂芳犯病和走失的情況時有發生,歐玉英始終耐心照顧,從一日三餐送飯、日常洗澡、洗衣服到住院陪護、喂藥、體檢,事無巨細,親力親為。2017年以來,歐玉英每月出資2000元來送陳桂芳去精神病院治療,拿藥?,F在陳桂芳年事已高,歐玉英還打算把她接到家里照顧。有時候鄰居問她:后悔嗎?她還笑著說:不后悔,答應了付主席的話我就一定要把她照顧好。
單位:桂陽縣敖泉蒹葭村村民
曾獲榮譽:2019年湖南好人
李朝榮:六旬“愚公”13年自發為村民鑿出一條“致富路”
李朝榮所居住的敖泉鎮蒹葭村地處偏遠,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或搬離,全村常住人口只剩下9個孤寡老人。為了方便村民出行,55歲的李朝榮,說服妻子,起早摸黑,憑借勇氣、毅力、執著用鋤頭、鋼釬和自己的一雙手,花費13年時間在山腰上為村民們鑿出了一條長8公里的“愚公路”。由于忙于修路,他連自己父親最后一面都沒見上。13年修路穿破了40多雙解放鞋,終將一條全長8公里的“愚公路”修建完工,村民們祖祖輩輩的通路心愿終于實現了,同時,也為村民們開啟了通往山外致富大門的金鑰匙。
單位:嘉禾縣晉屏鎮甫口村村民
曾獲榮譽:2021年湖南好人
彭子文:一諾千金,一家三代代代相傳為34位紅軍烈士守墓86年
1934年11月,中央紅軍“紅星”縱隊長征途經嘉禾縣甫口村赤硃嶺時,與國民黨軍隊遭遇,34名紅軍戰士犧牲。彭子文的爺爺彭助立組織群眾捐錢捐米,把戰斗中犧牲的34名紅軍烈士合葬在赤硃嶺一個大墓穴里。此后,彭助立經常到離村1.5公里的赤硃嶺,看望長眠在此的紅軍戰士。1944年,爺爺彭助立臨終時,將守護好紅軍戰士的墳墓的任務交給了彭子文的父親彭作恭。彭作恭作為當地甫南中心完小的教師,每年清明節就組織學校師生一同前來為紅軍烈士掃墓。2011年,這座紅軍墓被列為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父親彭作恭臨終前,又把這個特殊的“使命”交到了彭子文手上。56歲的彭子文繼承爺爺和父親的遺志,成了第三代守墓人。彭子文一家三代默默為34位紅軍烈士守墓,歷經80多年?,F在彭子文的兒子彭海山也堅持每年去為紅軍掃墓,繼續當好紅軍烈士墓的守護人,講好紅軍的故事,讓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單位:宜章縣一六鎮杉木山村合動陽光小學支教教師
曾獲榮譽:2020年中國好人
張玉春:山東轉業空軍上??缭角Ю锔俺恢轃o償支教6年
他來自山東省日照,是空軍上校,卻選擇遠赴千里之外的宜章縣一六鎮愛心支教,一干就是六年。2014年支教以來,沒有工資,一切開銷都要自掏腰包。因為支教,張玉春不能在家照顧年邁的父母,錯過了見父親最后一面的機會。處理好父親的后事,他又回到學校支教。臨行前,他承諾母親,帶完這學期后就回老家盡孝。2016年,離開支教村那天,趕來送行的鄉親們將校門口擠得水泄不通,放鞭炮都放了10多分鐘。在家呆了8個月的張玉春想著那些可愛的學生們,總是情不自禁流下淚來。88歲的老母親看出張玉春的心事,雖有不舍但還是支持他繼續支教。2017年2月,張玉春又重返了一六鎮的支教課堂,直到現在。
單位:臨武縣西瑤鄉桃源坪村黃木坳自然村村民
曾獲榮譽:2020年湖南好人
胡甫禮:一句承諾一生堅守 9旬老人默默守護無名烈士墓70余載
1949年臨武解放前夕,為清除匪患,早日解放臨武,解放軍某部英勇挺進西山。19歲的胡甫禮,便成了剿匪部隊的向導。1949年12月,一位年僅21歲的無名戰士在戰斗中犧牲。當時,胡甫禮與其他戰士、村民一邊抹淚一邊把他在坳上嶺就近安葬了。部隊臨走之時,胡甫禮向首長承諾:“我一定會把這名戰士當做自己的親人,每年都來看他?!睘榱诉@句承諾,每年的清明節,胡甫禮都會去掃墓祭奠。為了讓這名戰士能夠不被遺忘,為了能夠讓后輩們了解到這段先輩們為百姓安居樂業而英勇犧牲的事跡,更為了讓這位無名戰士不會在這陌生的崇山峻嶺中感到孤單,胡甫禮一遍一遍的與大家解放軍戰士剿匪的英勇事跡。這一堅持就是71個年。同時,胡甫禮立下遺愿,自己百年后要安葬在烈士墓的不遠處,自己的兒子、孫子們要繼續守護烈士墓地。
單位:永興榮裕國際酒店人事總監
曾獲榮譽:2018年中國好人、第五屆郴州市誠實守信道德模范
馬艷玉:幫助鄉民致富 熱心公益捐資1200余萬元
經營企業20多年來,一直秉承誠信經營的理念,寧愿自己吃虧,都從未拖欠過合作伙伴或員工一分錢;依法按時向國家納稅,近5年,其企業共納稅5000多萬元,每年工商稅務評級,都在B級以上,銀行信用無不良記錄。她熱心公益,積極支持家鄉公益事業,通過公益助學平臺,累計捐款1200多萬元,幫扶學生300多人。鑒于其捐款數額較大,永興縣教育基金會設立了首家個人冠名專項教育基金——“艷玉專項教育基金”。她致富不忘本,及引導家鄉貧困村民發展龍蝦產業并出資相助,發展龍蝦養殖專業戶100多戶,養殖水面2000余畝;籌資并捐資為家鄉修路架橋,改善飲水工程,改造公廁等;關心員工勞動技能培訓,多年來培訓人員達2000余人,有不少人在她的幫助下實現了脫貧致富。
單位:汝城縣小板凳餐飲有限公司負責人
曾獲榮譽:2020年郴州好人
何文鵬:誠信經營減少舌尖浪費30噸 為抗疫一線人員免費送餐2000多份
何文鵬經營的小板凳餐飲集團公司共有6家餐飲店,自創業以來,始終堅持誠信經營核心理念,并要求公司每一個員工真誠對待每一個客人,讓顧客進店就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在菜肴選材配材上,確保新鮮綠色,對所有雞、鴨、魚、肉及蔬果類實行定點配送采購,對海鮮產品,做到專供專送,對死去的海鮮不管多貴,一律扔掉不上桌。何文鵬要求所有員工一定要節約資源、引導客人文明用餐、文明點餐,吃多少點多少,不夠再點,對客人吃不完的飯菜,店里免費提供打包盒為客人打包,拒絕浪費。據不完全統計,“小板凳”每年少倒掉食物30噸,減少浪費50萬元以上。何文鵬致富不忘鄉親,不忘回饋社會,解決了86名貧困戶就業問題,從事志愿服務活動時長超過2000小時,累計捐資助學、幫困100余萬元。疫情期間免費為汝城縣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和病人送餐2000多份,價值5萬余元。
單位:桂東縣橋頭鄉紅橋村原村主任
曾獲榮譽:2019年郴州好人
張福東:退役軍人堅守村官崗位22年 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1976年,張福東退伍回鄉,做起了豬肉生意,由于為人誠實厚道,生意分外好。1992年,張福東放棄紅火生意出任紅橋村黨支部副書記,并于1997年被推選為村主任,帶著“為鄉親們做點事”的承諾,一干就是22年。22年來,他帶領村民們種植茶葉,讓紅橋村的茶葉田從最初的二三百畝發展到如今的三千多畝,成了村民的“綠色銀行”。1999年,他和村里幾個干部從銀行貸款,建起了村級綜合大樓。大樓門面對外出租,從此村級集體有了收入。他帶領村民修路,把自家的田地都騰出來,還把退伍的兒子拉上,一起義務投工投勞。在他的帶動下,村民修路熱情高漲,一條一條組級公路相繼完工,結束了500多位村民“行靠腳、擔靠肩、走趟親戚一二天”的狀況。2014年,62歲的張福東剛從村主任崗位上退了下來,鄉政府就邀請他管理福利院,本想好好休息的張福東毅然挑起了照顧37位孤寡老人的責任,他把福利院當成了自己的家,事無巨細,樣樣盡心,老人們也把他當成了親人。
新聞熱線:0735-2892485 廣告:2893888 E-mail:master@czxww.cn 傳真:2295893 舉報電話:2886133 2893039
郴州新聞網投稿QQ群:60874409 民情直通車聯絡QQ群:281367893
郴州日報社 主辦 版權所有:郴州日報社郴州新聞網 地址:蘇仙北路郴州日報社大門旁
湘ICP備43100302000113號